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发表时间:2021-12-28点击次数: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临港新片区以运输自由为目标,持续推出一批开放创新举措。目前,全球贸易总量的90%通过海运完成,海员作为从事特定劳动的群体,对保障全球贸易和海上运输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航运市场井喷,海员需求快速增长,原依赖于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国海员队伍的局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暴露了当前海员供需缺口的矛盾。我国海员主要输出地为内陆省份,但是大量海运船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落户、就业压力较大,多数海员希望能在其原居住地连续缴纳社保并享受当地居住养老等各项政策,海运船公司也希望能解决海员社保异地缴纳问题,以便降低成本、满足海员的个性化需求,扩大招募海员的规模。
一、创新做法
(一)允许海员外派机构部分实现异地缴纳社保
根据《海员外派机构资质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海船员〔2011〕344号),海员外派机构“应当已经以本机构的名义、在机构注册所在地为专职管理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海事局、市交通委积极沟通,提出“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的解决方案,即在现有相关规定下,允许从事海员劳务外派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海员异地社保参保证明,在临港新片区探索突破自有海员社保缴纳地的限定要求,并对注册地或经营地在临港新片区内的海员外派机构,实行区内申请、区内审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二)以改革创新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主要业务是对达飞海运集团的自营船舶在中国港口提供技术支持,对中国第三方海员外派机构提供的中国海员做船舶配员、相关培训及其日常管理工作。自2008年开始,上海达飞在中国尝试招募高校毕业生,限于未取得资质,每年都通过其他代理公司招募海员,除了影响效率之外,还需支付一大笔费用。
为吸引上海达飞入驻,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海事局及其所属洋山港海事局主动与企业对接,提出任务清单,实现异地缴纳社保政策创新,2020年7月,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顺利落户临港新片区。2020年11月19日,上海海事局向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颁发了临港新片区首张海洋船舶船员服务机构资质证书,该公司成为国内首个异地缴纳社保的外资船舶管理公司、上海地区首个取得海员外派机构资质的外商独资企业。该公司取得资质后,可直接开展海员外派工作,每年将节省成本数十万元人民币,同时也为中国海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创新效果
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落户临港新片区,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度创新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海员异地缴纳社保政策的突破,为法国达飞轮船在中国招募海员、扩大中国海员的规模以及保障船队生产运营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临港新片区以政策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落户为契机,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打造船舶管理、船员劳务派遣、海事服务、航运保险等航运服务产业链高地,有力带动了鑫裕盛船舶管理公司、太平洋气体船船舶管理公司、中谷物流船舶管理公司、太平船务船舶管理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集聚,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