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沪自贸临管委〔2020〕376号
关于印发《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
和空间布局规划》的通知
管委会各部门、临港新片区各开发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国发〔2019〕15号)《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20〕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港)区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全面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特制定《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请遵照执行。
(此页无正文)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0年5月29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0年5月29日印发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
2020年5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一)芦潮港区域 3
(二)小洋山岛区域 6
(三)浦东机场南部区域 7
(四)区外联动发展重点产业 8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9
(一)基本思路 9
(二)发展目标 10
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13
(一)国际供应链管理 13
(二)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 14
(三)跨境综合服务业 15
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8
(一)打造芦潮港跨境贸易融合发展区 18
(二)打造小洋山岛国际航运服务开放先行区 20
(三)打造浦东机场南部民用航空创新示范区 23
(四)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26
结 语 27
前 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在新片区内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202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根据批复要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三个区域,共五个区块(见图1)。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为贯彻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监管办法》等政策文件要求,进一步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内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明确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布局和任务,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0-2025年。规划主要定位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发展,并统筹考虑政策溢出效应和区内区外联动发展等因素。在临港新片区内、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部分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
图1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位示意图
一、 产业发展现状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包括芦潮港、小洋山岛以及浦东机场南部三个区域,主要以原洋山保税港区为基础,并拓展至洋山深水港区4期、上海南港区块以及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其中,芦潮港区域主要由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和上海南港区块组成;小洋山岛区域主要由原洋山保税港区岛域(洋山深水港区1-3期)和洋山深水港区4期组成;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商飞基地等区块。
原洋山保税港区建立于2005年,是全国第一个“区港一体”的保税港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洋山保税港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经济规模、功能模式、业务创新及企业集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14家保税港区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保税港区。洋山深水港区4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南港区块毗邻上海南港这一上海东南部地区唯一的陆地公共港区。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初步集聚了以商飞公司大飞机总装制造和机场集团航空物流为主的航空产业链。
(一)芦潮港区域
芦潮港区域规划面积7.99平方公里,包括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6.83平方公里和上海南港区块1.16平方公里。该区域远期将拓展至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3.63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块。
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开发程度相对成熟。6.83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6.0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配送区、集拼中转区、加工制造区、商贸展示区等功能区域,已建成仓库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宇约20万平方米。
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止2019年底,区内注册企业1721家,在航运物流、汽车零配件、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大宗商品交易、生鲜冷链等领域已经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投资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3805亿元,同比增长9.0%;商品销售额2380亿元,同比增长10.3%;航运物流服务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长7.5%;进出口总额866.04亿元,同比增长1.2%;工商税收120.7亿元,同比增长7.2%。
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产业功能较为丰富。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率先开展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国际中转集拼、全球检测维修等试点,基本形成了面向欧美的分拨配送基地、大宗商品产业基地、面向国内的进口贸易基地、船舶维修检测基地以及航运龙头企业集聚地。区域率先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设立保税交割仓库,推出了铜、镍、铅、锌等期货保税交割品种,创设“洋山铜溢价”,并率先开展期货保税仓单质押业务。区域率先建设了大宗商品国际现货交易平台,已引进瑞士摩科瑞能源、法国路易达孚、荷兰世天威、新加坡 CWT及五矿有色、山东黄金、中能煤业、江西铜业、中银国际、天津物产、广银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310余家,2019年大宗商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
上海南港区域1.16平方公里、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3.63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块,尚待开发建设。
表1:芦潮港区域范围 单位:km2
区域名称 | 面积 | 四至范围 |
东至 | 南至 | 西至 | 北至 |
芦潮港区域 | 南港(A) | 1.16 | 天骄路—南芦公路 | 东港区陆域 | 层林路 | 万水路—临港海铁联运专用线南港站 |
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B) | 6.83 | 芦潮引河 | 二号河 | 常满路 | 顺翔路 |
备用地(远期) | 3.63 | 常满路 | 环南一路 | 南芦公路 | 胜利塘 |

图2 芦潮港区域区位示意图
(二)小洋山岛区域
小洋山岛区域规划面积9.46平方公里,包括原洋山保税港区岛域(洋山深水港区1-3期)以及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等区块。该区域远期将规划至小洋山岛北侧区域。
依托原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等政策优势和洋山深水港区的区位优势,洋山深水港区的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洋山深水港区拥有70余条国际航线,每月国际航班达320余班,覆盖地中海、美西、美东、南美、南非、澳洲、欧洲、东南亚、黑海和波斯湾等贸易区,“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比重大幅提升。2019年,洋山深水港区吞吐量达到1980.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9%。其中,洋山深水港区4期吞吐量超过320万标准箱。
表2:小洋山岛区域范围 单位:km2
区域名称 | 面积 | 四至范围 |
东至 | 南至 | 西至 | 北至 |
小洋山岛区域 | 洋山港4期 | 1.66 | 颗珠山岛东界 | 集装箱码头及工作船码头前沿线 | 洋山港4期工程西围堤 | 大、小乌龟联络堤及东海大桥南界 |
原洋山保税港区岛域 | 7.25 | 避风港池海岸线 | 小岩礁海岸线、纬一路 | 2号码头经十二路 | 小城子山南侧及东侧山脚线、2号码头纬五路并东延至小洋山南侧山脚线、观海北路、东海大道北界 |
洋山港2期西侧区域 | 0.55 | 小城子山及2期工程西界 | 规划集装箱码头前沿 | 蒋公柱岛西边界 | 规划港区北边界 |
图3 小洋山岛区域区位示意图
(三)浦东机场南部区域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商飞基地等地块。商飞基地主要负责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集成、C929宽体客机的项目研制、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等任务以及维修、交付与改装等任务。目前,商飞基地已基本形成以大飞机总装制造为龙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表3:浦东机场南部区域范围 单位:km2
区域名称 | 面积 | 四至范围 |
东至 | 南至 | 西至 | 北至 |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 | 7.86 | 西引河 | 上飞路 | 硕达路 围场河 | 纬十一路 |
图4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区位示意图
(四)区外联动发展重点产业
为支持和促进临港新片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允许设立在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内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的企业,依申请享受电子监管、创新检验检疫方式、简化海关手(账)册管理、试行企业集团化保税监管等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主要是面向经认定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重点企业。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获批。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主动顺应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新趋势,发挥临港新片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叠加优势,探索一批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成为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一)基本思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片区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的要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思路是:
更加注重贸易、投资、服务的高度一体化、集成化、自由化、便利化发展,通过经济要素充分自由跨境流动,提高整合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功能,率先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更加注重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统筹发展,搭建高水平开放型功能平台,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流动、参与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国际国内市场融合上发挥引领作用。
更加注重民用航空制造等国际前沿、高附加值的硬科技产业发展,以金融、科技研发为核心的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和创新发展,为投资和贸易发展赋能,推动高附加值贸易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更加注重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周边地区经济的密切联动,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更大贡献。
更加注重产业特色突出、空间布局合理、土地集约利用,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智慧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五个重要”的要求,立足临江临海大上海、空港海港自由港的定位,以建设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强的自由港为目标,与自由贸易园(港)区及高水平国际投资贸易协定相关通行规则相衔接,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投资、贸易、服务自由化、便利化、一体化的最佳实践区,成为实现“五个重要”及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功能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构建高能级国际化的产业体系。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使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逐步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以优化配置全球资源要素为核心,聚焦国际物流、国际航运、国际研发、国际制造、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国际业务,推进产业链集群发展,形成若干万亿级、千亿级、百亿级的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增强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
构建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推动区域产业功能的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实现国际中转集拼、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保税检测维修、绿色高端再制造、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数字贸易、跨境资产交易、全球财富管理等平台功能的不断拓展,推动在大宗商品、融资租赁、检测维修、绿色高端再制造、数字贸易等特色产业领域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产业。到2025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00万标箱,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量大幅提升;航运物流产业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构建资源高效整合的空间布局。发挥空港、海港、内河港、公路港、芦潮港铁路中心站等多式联运优势,强化三个区域的特色主导功能,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联动发展。发挥临港新片区高端研发制造产业集聚优势,强化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税收政策、跨境金融服务和跨境数据流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与临港新片区其他功能区域联动发展。
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开放型政策制度优势,巩固提升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制造、保税服务等基础性功能,进一步拓展功能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聚焦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离岸金融、国际研发等国际业务,建设跨境贸易融合发展区;聚焦航运高端要素功能集聚,建设国际航运服务开放先行区;聚焦民用航空制造等国际前沿、高附加值硬科技产业发展,建设民用航空创新示范区,培育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跨境综合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到2035年,建成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国际分拨及配送中心、国际订单及结算中心、全球销售及服务中心、跨境数字贸易中心、全球检测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高端研发和制造中心、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国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国际融资租赁交易中心。
(一)国际供应链管理
国际中转集拼。发挥区域交通运输资源丰富优势,完善监管模式,进一步突破航线航班、监管模式、运输政策等限制,在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发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在小洋山岛区域发展港口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特别是国际拆拼箱、总运单拆分运单等业务,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加快航运要素功能集聚。
国际采购分拨。鼓励企业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开展全球物流整合运作的区域性重要基地,以关键零部件、大宗商品等生产性物资和快消品、食品、高端消费品等城市生活配送为重点,在芦潮港区域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国际采购分拨中心、国际配送中心和高端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国际物流服务。以精密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特色物流为主,在芦潮港区域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现代物流仓储基地,吸引国际物流总部、航空总部、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入驻,打造跨国公司全球物流集散(转运)及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核心枢纽。推动物流仓储企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亚太分拨业务,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
离岸研发设计。面向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区外龙头企业,在芦潮港3.63平方公里备用地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打造离岸与在岸相结合的研发设计中心和孵化器,支持国际协同研发与创新。
国际协同制造。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为核心,在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加速集聚航空发动机、机体结构、复合材料、内饰内设、机体结构、工装设备、机载系统等配套产业,推动大飞机产业链集聚化、增量化、高层次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规模效应。
高端检测维修与再制造。加快发展船舶和航空用品供应、国际船舶和飞行器检测维修、发动机组装及维修、备件供应、原油进口、保税燃料油加油等综合服务业。以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和大型设备零部件为核心,在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综合性飞机及航空器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在芦潮港区域建设保税船供备件中心、汽车船舶及大型设备维修检测中心,打造涵盖飞机、船舶、设备维修的综合型全球检测维修与再制造基地。
融资租赁。以飞机、船舶、大型海工设备、医疗器械等为核心,在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和芦潮港区域建设融资租赁综合服务基地,服务周边相关实体产业发展。
(三)跨境综合服务业
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完善离岸贸易与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制度支撑体系,支持在芦潮港区域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积极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离岸服务贸易、离岸技术贸易等离岸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国际惯例,为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提高货物贸易附加值,强化转口贸易功能,提升转口贸易比重。
总部经济。深化国际贸易分拨配送中心功能,在芦潮港区域重点培育物流、贸易、航运、金融类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大对企业整合贸易、物流、资金结算等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亚太区乃至全球的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支持企业创新运用临港新片区金融创新政策“走出去”开展国际收购、兼并以及对外投资,打造成为本土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总部基地。
数字贸易。发挥临港新片区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的制度优势,强化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临港分平台功能,支持在芦潮港区域建立跨境数字贸易中心,聚焦制造业、金融、文化等重点领域,吸引和集聚一批数字跨国企业总部。
跨境电商。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监管流程,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常态化运作。拓展跨境电商一般出口模式,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服务模式创新,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在芦潮港区域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国际配送平台和海外仓,支持建立跨境电商资金结算中心,促进跨境电商多业务模式运作。
跨境金融及离岸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和再融资业务,提供跨境联动融资服务(内保外贷、外保内贷)、风险对冲、汇率避险、投资服务,开展离岸金融服务。建设跨境银团中心,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芦潮港区域发展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支持引入境外投资者,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发挥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全程风险管控功能,为区内外企业发展跨境金融及离岸金融赋能。
高端航运服务。发挥国际船舶登记、航运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政策优势,以航运交易、船舶检验、海事法律、航运咨询、海事教育培训、船员劳务六大业态为重点,吸引国际知名船舶管理公司,提供航运专业服务、国际船舶管理等服务,带动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结算、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航运金融业务,开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船舶险、货运险)、航运指数衍生品等特色金融服务,逐步形成航运融资中心和航运资金结算中心。
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注重三个区域各具特色主导产业功能,强化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强化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进一步提升水运和航空口岸的融合度,加强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良性互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打造芦潮港跨境贸易融合发展区
依托区域先发优势,联动小洋山岛区域、临港产业区等周边区域,打造成为总部经济、离岸贸易、离岸金融、航运服务、物流服务等多功能集成的跨境贸易融合发展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跨境电子商务、高端航运服务、保税检测维修、保税研发和中试生产、大宗商品交易及期货保税交割、生鲜冷链、保税展示交易、跨境技术贸易等产业。
图5 芦潮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图
建设离岸贸易产业集聚区。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全程可追溯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开展离岸贸易、离岸服务贸易、离岸技术贸易等离岸业务。支持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挥仓储物流的动产监管功能,加快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国际交易商云集、期现交易联动、商品门类齐全、离岸转口贸易便捷、面向全球交易服务的国际化交易平台,实现在线交易、支付结算、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一体化,逐步推动平台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
建设专业贸易平台。建设国际冷链仓储物流平台,为全球冷冻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提供冷链物流的仓储租赁、加工、配送、国际分拨、国际贸易及市场交易等优质高效现代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建立生鲜冷链城市配送中心,服务周边地区消费升级。在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上海南港区域建设保税船供物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保税维修+保税物料供应”的产业链,提升船舶和航空用品供应、维修、备件、燃料油供应等综合服务能力。在上海南港区域建设全球汽车产业贸易综合保障基地,设立进口汽车整备和PDI检测中心、研发中心,提供汽车整车和零配件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及加装改装等增值服务。
建设高端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依托临港产业区、临港国际科技城等产业基础,在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备用地建设综合性船舶、数控机床、机电设备等维修服务中心,推动建立绿色认证和评级体系,全面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发挥保税监管政策溢出效应,实行区内区外联动,试点区外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进口料件全程保税监管模式,为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持。
建设跨境数字贸易中心。运用芦潮港海底光缆登陆点,在原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备用地建设跨境数字贸易中心,试点跨境数据交易的存储、运营、结算、确权等业务,拓展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数字版权确权、估价和交易流程服务功能,建设数字内容和数字产品资源库,拓展数字版权服务和外汇结算服务,推动跨境数据与数字贸易发展。
建设水公铁集疏运中心。加强与临港国际物流园区的联动,协同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建设临港新片区水公铁集疏运中心。依托洋山深水港口岸服务区、芦潮港铁路中心站、芦潮港内河码头、S2高速公路,整合集聚铁路、内河、高速公路资源,通过东海大桥及水上快驳直通洋山港,形成对接长三角、长江流域的物流体系,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以及辐射带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能力。
(二)打造小洋山岛国际航运服务开放先行区

发挥洋山深水港区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和航道条件,依托临港新片区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以国际中转集拼、国际船舶登记为抓手,推进以航运物流、港口服务、国际转口贸易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运服务开放先行区。重点发展国际航运服务(国际船舶运输与管理、国际中转集拼等)、离岸服务(船舶维修检测、保税船供油等)、转口贸易以及港口物流服务等。
图6小洋山岛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图
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持续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港口建设,提升洋山深水港区1-3期港口自动化水平,推动集疏港流程升级,大力发展以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为代表的港航物流服务业。支持港口企业提升装卸仓储服务能级,加强港口与区内产业互动,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完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推动海、公、铁、水运输信息共享,构建洋山深水港与新片区水公铁集疏运中心无缝对接的海、公、铁、水联运系统,形成高质量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体系。
图7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示意图
建设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发挥国际船舶登记、启运港退税、中资方便旗沿海捎带等政策协同优势,进一步提升洋山深水港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优化洋山港和外高桥港的航线布局,建设集装箱拼箱服务中心和空箱交换中心,实现出口拼箱、国际中转拆拼箱等多业态同场作业,提高集拼效率。支持对拆拼箱货物进行简单加工、包装组装,延伸物流增值服务。
打造小洋山岛江海联运中心。开通洋山“穿梭巴士”,完善洋山深水港与外高桥港、上海南港的“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打造洋山集装箱江海联运中心。推动小洋山岛综合开发,在国际采购与配送、港航设备维修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商贸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延伸价值链。
(三)打造浦东机场南部民用航空创新示范区
着眼于将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以开展国际航空中转集拼业务为核心,以建设具有集货、高附加值仓储物流、分拨转运和综合监管功能的亚太航空货物转运枢纽为抓手,建设区域性航空总部基地和航空快件国际枢纽中心;以大飞机总装制造为引领,集聚航空制造及服务、产业配套等产业资源,集聚协同国内外航空优质资源,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业、航空中转集拼、航空冷链物流、航空专业服务以及航空衍生产业等产业。
图8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图
打造航空快件国际转运中心和航空总部基地。支持在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具有物流、分拣和监管集成功能的航空货站,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和综合物流服务商入驻。争取政策突破,允许换总运单的集拼以及出口货物、转运货物的混拼,允许快件和普通货物同仓存储、混合运作,建设航空快件国际枢纽中心。发挥浦东机场国际货运门户枢纽的优势地位,打造高附加值的、以跨境电子产品为主的工业物流中心。完善跨境投融资服务支撑体系,吸引航空总部入驻,打造区域性航空总部基地。
建设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以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为主体,打造“一谷一园”品牌,加大对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应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吸引全球航空产业领域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协同创新体系。发展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内饰内设、机体结构、机载系统等的研发和制造产业,吸引航空材料供应商、航空配件供应商、飞机总装工厂、检修与服务商以及航空服务商等上下游企业进驻,推动总装交付、生产配套、运营维护等航空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际民用飞机交付平台,打造集波音、空客、商飞、公务机生产商于一体的第三方飞机交付中心。
表4:大飞机产业链相关产业
序号 | 产业链 | 相关产业 |
1 | 发动机 | 保税装配、制造、维修等 |
2 | 机体结构 | 部段装配成型总装平台等 |
3 | 工装设备 | 设计研发、制造、检测维修中心等 |
4 | 机载系统 | 机载系统产品测试、生产等 |
5 | 内饰内设 | 保税设计、制造、维修等 |
6 | 复合材料 | 零部件生产、工装、设备、检测维修、回收等 |
7 | 仓储物流 | 航材集约化、一体化保税仓储物流中心 |
建设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引入境内外市场主体,建设国际艺术品等高端消费品展示交易中心,提供艺术品、钟表、珠宝等高端消费品仓储物流、展览展示、评估鉴定、拍卖洽购、衍生品等服务。引入国际顶尖IP(知识产权)展示和国际艺术家创作社区,建设国际艺术城。
建设全球维修航材分拨中心。按照“集约建设、集中服务、智能发展”的原则,建设专业航材、飞机零部件等物流服务平台,在区域内形成具备国际货代、仓储物流、冷链储运、空空中转、分拨配送的物流能力。围绕航材相关重点产业,依托中航材、波音、空客、商飞等产业主体及相关运营主体,打造全球维修航材分拨中心,为航空公司及客户提供“全球航材7天,国内航材24小时”的全天候航材物流配送服务。
建设国际医药供应链管理中心。以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展示交易、供应链融资等供应链服务创新为核心功能,发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产品的进出口以及基础研究、新药设计、新药筛选、检验检测、测试、中试生产、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等专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航空衍生产业。依托浦东国际机场的人流、商流集聚优势,发展航空冷链物流、模拟机高端航空培训、商务咨询等跑道末端产业。完善飞机融资租赁政策支持体系,拓展具有浦东机场特色的航材融资租赁业务。推进医疗、教育、交通、商贸综合体等基础功能设施,吸引旅游、会展等相关企业入驻,带动商务、旅游、餐饮、购物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打造高端商务圈,服务建设航空小镇。
(四)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鼓励区外制造企业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与区外制造部门联动发展。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溢出效应,加快推动贸易与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区外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有条件地享受区内政策,加强区内区外联动,进一步提升临港新片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结 语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以“五个重要”定位要求为统领,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边落地”的原则,加快推动制度创新和功能突破,加快推进招商进度和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建设,实现区内区外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区域产业能级和经济密度,为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更多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