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开放创新 · 智慧生态 · 产城融合 · 宜业宜居

选择栏目

“南下”序曲--——聚焦临港系列报道之一

发表时间:2014-09-05点击次数:

在陆家嘴集团的开发计划上,列出了在临港地区建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项目,总投资有望达300亿元。  □本报记者 朱泉春/摄

金桥集团南下临港,其所负责的是临港综合区内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也是综合区的城市区域中心。  □本报记者 朱泉春/摄

    2014年3月3日早上8点半,S2沪芦高速公路康桥收费站,由北往南方向,十几辆小汽车排队缓慢通行。
  3个多月前,在这里排队的小汽车还不多。2014年元旦起,S2高速康桥至临港出口,往返50元的通行费被正式取消,由此,一些原本走南六公路的汽车,在这里排起了队。而家住徐汇区,每天开车走高速去临港上班的某公司经理每年将省下1万元的通行费。
  就像车流汇聚一样,2014年,315平方公里的临港地区——这块上海最东南,面向东海的最年轻土地,注定成为万流汇聚之地。而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大开发公司”的挥师南下,无疑奏响了这一序曲。
  海边打天下
  滴水湖早已碧波荡漾,临港在浦东乃至上海的定位与地位,也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这个年轻的“城”,需要“催热剂”,而四大开发公司的“海边打天下”,是自身拓展的需要,更是催热临港的需要。
  春节刚过,在上海鲜花港东侧约一公里处,挖掘机便忙碌起来。这里原本是鱼塘、棉花地或是芦苇荡,现在有了平整的土地和汽车通行的便道。
  远处几台巨大的风车,在海风的吹拂下,慢悠悠地转动,发出“呼呼”的声响。伴着挖掘机的隆隆声,海边的宁静被打破。过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金桥集团南下临港的一个项目:创新创意园的建设用地。
  2013年7月,在浦东新区区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挥师南下、决战临港”的部署。在浦东开发开放历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四大“野战军”: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四家开发公司,被指定到临港“二次创业”,而金桥正是先遣部队。
  金桥集团所负责的,是临港综合区内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也是综合区的城市区域中心。目前综合区的分区规划已获得批复,先行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已上报市规土局,有望今年上半年获批。
  附近一家银行的营业所被购置下来,暂时作为金桥临港指挥部,今年6月份,将开工建设“正式”指挥部,可满足金桥集团本部主要部门南下的办公条件。
  10年前,金桥集团的老总应不会料到,有一天会到海边打天下。
  那时,这里还不叫临港。与“港”搭边的一个地方叫芦潮港,是一个海边小镇,常驻人口仅3万多人。2003年,芦潮港东南方一望无垠的滩涂和汪洋,成了上海最大的工地,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滴水湖渐渐成圆,大海里停泊着数千吨级的吹泥船,一股股巨大的泥浆被“吹”到堤坝内,沉淀,成陆。
  几年间,建筑一幢幢拔地而起,大路一条条通向海边,但即便这里被命名为“临港新城”后,与金桥的发展还搭不上,一个在南汇区,一个属于浦东新区。
  两区合并,南北一体。昔日的“临港新城”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和期许。2012年9月19日,在两区合并后的第三个年头,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南汇新城镇党委、人大、政府揭牌。时任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为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揭牌,临港发展迈入新阶段。
  这块区域,应是上海最年轻的土地。除了原芦潮港以及泥城、万祥、书院几个分城区,大部分陆域是向大海要的地。真所谓“一张白纸好画图”,这里也成为上海勾画未来蓝图的绝佳画布。在临港管委会揭牌仪式上,韩正曾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里,我记得是第12次来这里了。临港,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这块画布有多大?可以做个比较:上海市静安区的面积是7.62平方公里,而临港仅一个滴水湖便有5.56平方公里。
  正因为大,更容易让人无从“下笔”,谨慎曾是开发者的基调。十年开发建设,临港像世界上所有的“新城”那样,建“城”易,成“市”难。
  如今,滴水湖早已碧波荡漾,临港在浦东乃至上海的定位与地位,也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这个年轻的“城”,需要“催热剂”。
  “四大开发公司南下临港,契合自身拓展需求,顺应上海产业发展大背景,更是催热临港的需要。”临港管委会综合计划办主任汤文侃说,上海中心城区商务成本高,发展先进制造业等几无空间,产业结构调整愈发困难,而临港正是绝佳所在。临港与中心城区在产业结构上可互相错位,联动发展。浦东四大开发公司,有经验、有项目、有资金、有队伍,南下临港,有利于开发主体的拓展。
  汤文侃还透露,其实,早在“挥师南下”之前,临港方面早有意向与张江的部分企业合作,因有“挖墙脚”之嫌而作罢。现在,可谓水到渠成。
  如果把浦东核心区比作太阳,那么,两区合并后,周康地区的辐射效应最快显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区合并后,曾经作为南汇区政府所在地的临港似乎离“太阳”更远了,如何发展,直接考验合并效应,“挥师南下,决战临港”正是这一效应的绝好载体,也是大势所趋。
  不做“富二代”
  临港是浦东“二次创业”的新战场和新空间。随着“南下临港”号角的吹响,四大开发公司快速行动,拿出了闯劲与干劲。陆家嘴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与其说我们是“决战临港”,还不如说是“吃住临港”。
  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二次创业”成为激励“新浦东”干部再创辉煌的热词。而产生这个热词的背后,是浦东被人质疑缺少创业初期的闯劲,更有媒体戏称浦东成了“富二代”。正由于此,浦东更需要证明自己不是“富二代”,而是“创二代”。
  2013年8月6日,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赴临港调研。他表示,临港是浦东“二次创业”的新战场和新空间。四大开发公司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主力军,能打硬仗、打胜仗,有着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要从二次创业、自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高度重视“挥师南下,决战临港”的战略决策,思想上、行动上要跨前一步。
  沈晓明希望,四大开发公司带项目、带队伍、带资金进驻临港,注重高质量、高起点的开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南下临港”吹响了号角。按照部署,2013年年底前四大开发公司应“定项目、定空间”,2014年起开始“带项目、带队伍、带资金、带责任,甚至带总部”南下临港。
  很快,四大开发公司在临港基本确定开发区域:外高桥集团负责位于跨海大桥西侧,也包括洋山保税港区陆上的一部分区域共4.4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金桥集团负责鲜花港东侧的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张江集团负责金桥地块北侧7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陆家嘴集团则负责滴水湖西北方向的5.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集中在临港大道两侧。
  至2014年2月,金桥、陆家嘴、外高桥、张江四大开发公司全部进驻。令人振奋的是,进驻不是“圈地”和“报到”,各开发公司都拿出了闯劲和干劲,人员迅速到位,项目很快被确定。
  3月2日下午4点50分左右,这通常是临港地区工作人员下班的时候。但在申港大道200号西楼12楼,陆家嘴集团临港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几间办公室里,依然有人在电脑前忙碌。办公室外面的墙上,贴着醒目的“决战临港,再创辉煌”的宣传图片。
  综合组的一名负责人说,去年10月份搬到临港后,陆家嘴集团拟定了开发项目,并成立了项目组,如中央商务项目组、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组等。为了这些项目的早日落地,十几个人日夜不停,晚上就睡在海边的假日酒店内。她笑了笑:与其说是决战临港,还不如说是“吃住临港”。
  在这幢楼的9楼和10楼,分别是张江集团和外高桥集团的临港开发建设指挥部。白底黑字的牌子,都挂在了大楼的门口。在外高桥临港指挥部,成立了综合管理组、招商组、建设开发组和规划土地组;张江集团也成立了指挥部,下设项目投融资组等。
  前台接待人员告诉记者,“这幢楼又热闹起来了”。而对于记者的采访,各集团都显得较为谨慎:“先做起来,慢点说吧。”
  记者从有关汇报资料中得知,其实,四大开发公司都有了主攻方向:金桥集团负责开发的区域已达成项目意向约250亿元。除年内将开工的12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片项目、新松机器人总部等项目,还有10个项目已明确落户意向。
  张江集团计划建设“张江科技港”首期,定位为科技研发和创新创意创业集聚区。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中兴通讯、挚信资本等3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将与张江集团联手进军临港,在此区域内建设中兴临港科技园、TMT创业孵化基地等。
  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力军的外高桥集团,则将在临港地区先行启动3个功能性项目,包括在主城区开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在自贸区内搭建“进口汽车交易平台”,研究临港文化艺术品保税中心方案等。同时,计划在临港复制外高桥森兰“前店后库”、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模式,打造高品质低价格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在陆家嘴集团的开发计划上,列出了在临港地区建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项目,总投资有望达300亿元。
  这些项目,可谓各有主攻,四面开花。“前景美好,但这仅仅是序曲,需要各开发公司和临港方面攻坚克难。”临港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但他能肯定的是,这次,临港这片热土,真正会热起来。
  临港春意浓
  目前还显冷清的地铁16号线滴水湖出口处,将迎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办公总部的入驻,各相关部门也纷纷在临港挂牌运作。曾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临港梦,正变得越来越近。
  挥师南下的,除了四大开发公司,最引人关注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办公总部的“南迁”。
  按照计划,上海自贸试验区办公总部将在今年3月底进驻临港港城大厦。而位于外高桥的原办公楼,将腾给企业。
  3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港环湖西一路819号的港城大厦——这将是自贸区办公楼的“新家”。“原住民”港城集团已腾出了地方,装修施工队正在加紧施工。而这座大楼,离开16号线终点站滴水湖站的步行距离不到十分钟,可见其在临港的“地位”之重。
  16号线滴水湖站出口的马路上,行人还不多,挖掘机在附近的工地上作业,几名出租车司机招呼着路人。或许,过不了几天,他们会惊讶于眼前的变化: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以及海关、检验检疫、外汇、海事等中央驻区监管部门和工商、税务、质检等市政府驻区职能部门等,都将在眼前的大楼里办公——中国深化改革的试点,将从这里复制和推广到全国各地,这会是怎样的热闹呢?
  南下临港的,何止于此。三局合一后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临港分局,在环湖西一路挂牌,注册资本认缴制、为企业冠名开设绿色通道等新政一项项推进;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临港分中心,也在去年12月成立,开始了临港地区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以及为外来劳力提供就业服务……
  年年春到,2014年的春天,临港的春意会更浓。一位曾参与临港规划建设、目前任职临港管委会的领导,曾写下一首“我的临港梦”:
  曾几何 我魂萦梦乱 旗偃息鼓粮缺草黄 几多壮士 三载守望 现如今 我思甜梦肥 滴水成湖众志成城 宏图新展伟业再创
  ……
  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临港梦,正变得越来越近。